真的需要那麽多Layer2吗?

Layer 2 解决方案旨在缓解近年来困扰以太坊的网路拥塞和高额交易费用,在各种技术背景下诞生了多种 Layer2,但我们真的需要那麽多 Layer2 吗?
(前情提要:Layer2争霸战》统整11大竞争者最新进展)
(背景补充:ETH投资必读》子网 vs. Layer2:两种扩容解决方案的优劣差异)

本文目录

按市值计算的第二大加密货币以太坊将对其网路进行重大升级,将引入 100 万个新的第 2 层扩展解决方案。

Layer 2 解决方案旨在缓解近年来困扰以太坊的网路拥塞和高额交易费用。此次升级被称为以太坊改进提案 – EIP 1559,还将引入新的费用结构,该结构将燃烧一部分交易费用,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以太币的价值。

最新的费用结构将使以太币持有者受益匪浅。部分交易费用将被销毁,而不是仅仅奖励给矿工,这预计将减少流通中的以太币供应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预计这将推高其价值。这种新的费用结构旨在使交易费用更加稳定和可预测,最终改善用户体验并使更广泛的用户可以使用以太坊。

但为什麽我们需要这麽多 L2 呢?

区块链是分层构建的,每个层都有特定的用途。基础层,称为第 1 层,是区块链网路的基础。这是处理交易并将其记录在分布式帐本上的地方。

虽然安全且去中心化,但由於用於验证交易的共识机制,第一层区块链在可扩展性和交易速度方面存在限制。这就是第 2 层解决方案的用武之地。

第 2 层是指构建在基础区块链之上的辅助框架或协议,以提高交易速度和可扩展性。第 2 层解决方案不是直接在第 1 层处理交易,而是在将交易捆绑并结算到主链上之前处理链下交易。这有助於减少基础层的拥塞。

L2 解决方案的一些范例包括状态通道、侧链和汇总。

这些第 0 层区块链经过专门优化,允许不同的第 1 层链和第 2 层解决方案通过第 0 层基础相互操作和通信。

它们还允许开发人员为特定场景创建定制的 L1,利用底层 0 层的共享安全性和互操作性。通过协调跨链的消息传递和交易,L0 网路可以在整个区块链生态系统中实现更大的整体交易吞吐量。

L0 使安全性能够从整个网路中获得,而不是每个链都必须在孤岛中保护自己。所以「共享安全」,可以提供更有力的保障。

因此,L0 不仅仅是一条单一的链,它们还是区块链互联网的基础。

回到 L2 的的优势……

L2 解决方案的一些主要优势包括:

与直接在 L1 上进行交易相比,提高了吞吐量和交易速度。这是 dApp 可扩展性的关键。

与在 L1 上支付 Gas 费相比,用户的交易费用更低。

由於交易处理从主链上卸载,因此增强了可扩展性。

为什麽存在多个 L2 区块链而不是单一标准化方法的激增?

我想说的是,不同的场景——状态通道、Plasma、rollups 等每种 L2 技术都针对某些类型的交易、资产或区块链交互进行了优化。没有一种解决方案能够全面发挥最佳效果。

例如,状态通道最适合快速微支付、电子商务交易和游戏场景。其中一些平台包括用於以太坊的 Raiden Network 和用於 NFT 传输的 Counterfactual。

Plasma — 针对更复杂的智能合约和涉及资金池的应用程式进行了优化。一个例子是 Polygon Plasma,这是一种以太坊网路的扩展解决方案,旨在提高其速度并降低交易费用。它的工作原理是创建多个侧链,每个侧链都能够独立於主以太坊区块链处理交易。

场景还可以包括 Optimistic Rollups (OR) 和 ZK-Rollups (ZKR)。

由於捆绑传输的效率,OR 非常适合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和以 NFT 为重点的应用程式。例如,Synthetix 和 Loopring 利用 Optimistic Rollups。ZKR 非常适合匿名支付和转账等注重隐私的交易。以太坊的 ZKSync 2.0 使用 ZK-Rollups 进行低成本、私密的交易。

侧链可以为企业场景构建更快、更定制的区块链。例如,RSK 侧链通过智能合约功能实现类似比特币的功能,而 Validium 则适用於机密 DeFi 应用和区块链互操作性。隐私协议 Railgun 使用 Validium 来实现匿名。

正如您所看到的,每种第 2 层技术都有不同的用途。通过利用适合其目标场景的方法,应用程式可以优化交易吞吐量、成本和用户体验。

通过多种 L2 解决方案共存,可以根据应用程式需求有更多的实验、演进和定制空间,避免集中的故障点,其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 L2 解决方案由於技术问题或黑客攻击而失败,将严重影响整个生态系统。通过多样化的解决方案,可以降低风险。

应用程式可能需要将多个 L2 结合起来用於其後端或事务流的不同部分。互操作性实现了这种可组合性。

不同的开发团队正在同时创建第 2 层设计,而没有一个集中的机构强制执行标准。这会带来更多的多样性。

竞争和资金动态——每个 L2 都在争夺 dApp 开发者的采用。这推动了创新,因为解决方案试图在市场上脱颖而出。

仍处於早期阶段——区块链本身仍处於成熟阶段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随着平台、技术和需求的发展,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围绕第 2 层出现更多的整合和标准。

第 2 层解决方案的激增提供了灵活性,降低了系统性风险,并支持针对这个快速创新的行业进行定制。但从长远来看,增加协调和互操作性协议有助於为这一新兴领域带来更多结构。

同时存在挑战

在实施 L2 区块链时,我们必须考虑一些挑战:

那麽我们可以说 L1 是共识,L2 是交易吗?

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思考方式,但让我提供一些额外的细节:

第 1 层是核心共识机制运行的地方,用於验证交易并向区块链添加新块。它为网路建立信任和安全。然而,第 1 层还处理嵌入区块链的交易。问题在於,由於区块大小等限制以及需要支付高额汽油费,直接在第 1 层上进行交易可能会很慢且成本高昂。

这就是第 2 层的用武之地——它首先通过主区块链处理交易,从而实现更快、更便宜的交易。

因此,L2 解决方案本质上是将许多交易批量处理在一起,并利用 Layer 1 的安全性进行最终结算,同时避免其在速度和费用方面的固有限制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两层都处理交易,但 L2 针对交易吞吐量、用户体验和更低的成本进行了优化。

打个比方,第 1 层就像美联储的银行结算系统,而第 2 层则类似於与​​消费者和商家交互的 Visa/ 万事达卡支付网路。

TLDR:第 1 层处理共识、安全性和一些基础级别的交易,而第 2 层专门处理交易可扩展性。但它们携手合作,提供区块链的整体效用。

那麽,我们是否需要更多的 L2?

非常简单,我的答案是否定的。从长远来看,我们不一定需要如此多的 L2 解决方案在区块链领域激增,虽然多样性和灵活性在早期阶段可能是有益的,但太多孤立或分散的第 2 层协议可能最终会阻碍主流采用。

理想情况下,随着时间的推移,随着行业的成熟和领先实践的出现,将会有更多的协调和标准化。这可能会导致出现一些针对某些功能(如支付、去中心化交易平台、NFT 应用程式等)量身定制的主流交叉兼容第 2 层框架。

互操作性标准和模块化设计将使这些解决方案能够无缝地协同工作。这可以在定制、降低风险和统一用户体验之间提供良好的平衡。

所有第 2 层实验最初可能都是必要的,但从长远来看并不是最佳的。一些标准的整合和集成可以帮助释放 Layer 2 的真正潜力,以跨应用程式的灵活性和凝聚力来扩展区块链技术。

📍相关报导📍

解析Optimism当前现况:生态发展与OP Stack的未来

Base主网今晚9点正式上线!TVL过去7天暴涨58%、飙破1.3亿美元

Worldcoin让OP主网翻身!交易数超车L2王者Arbitrum
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